尼目克司 醋甲唑胺片
新客APP下单领20元券
新客APP下单领20元券
友情提示:以下尼目克司 醋甲唑胺片说明书信息由药房网商城手工录入,可能会与实际有所误差,仅供参考,具体请以实际商品为准。 | |
【执行标准】 | WS1-(X-060)-2013Z |
【性状】 | 本品为白色片。 |
【药理毒理】 | 本品为碳酸酐酶抑制剂。通过抑制睫状体中的碳酸酐酶,使房水形成减少,从而降低眼内压。对醋甲唑胺进行口服和腹腔注射,两种途径的小鼠LD50测定,测得醋甲唑胺小鼠口服的L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2525.86(2250.49~2834.92)mg/kg,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和95%可信限分别为1270.54(1118.16~1443.69)mg/kg。 |
【药代动力学】 | 本品口服后吸收迅速,给药后1-2小时即可达到最高血药浓度。25mgB.i.d、50mgB.i.d、100mgB.i.d多剂量给药药代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血药浓度和给药剂量存在线性关系。25mg、50mg、100mgB.i.d血药浓度峰值分别为2.5µg/ml、5.1µg/ml和10.7µg/ml。其药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130µg.min/ml、2571µg.min/ml和5418µg.min/ml。醋甲唑胺分布到全身各组织,包括血浆、脑脊液、房水、红细胞、胆汁、细胞外液。平均表现分布容积为17~23L,约55%的醋甲唑胺与血浆蛋白结合。本品达到稳定后,血浆消除半衰期为14小时,约25%在给药期间以原形从尿中排出。 |
【适应症】 | 降眼压药。醋甲唑胺适用于慢性开角型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也适用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术前治疗。 |
【用法用量】 | 成人口服,初始用药时,每次用25mg,一日二次。早晚饭后各服一次。如用药后降眼压效果不理想,每次剂量可加为50mg,一日二次。 |
【不良反应】 | 1、本品属磺胺类药物,可能引起磺胺类药物的皮肤不良反应严重皮疹(参见[警示语])。曾有报告出现罕见的、严重的、潜在威胁生命的皮疹,包括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停药后大部分病人可以恢复,但一些患者经历了不可逆性斑痕。在全球范围内的上市后经验中,SJS/TEN病例报告数量太少,尚不能精确估计其发生率。一项对1995-2012年醋甲唑胺引起的SJS/TEN国内外文献荟萃分析表明,该ADR可能具有种族倾向性,已知27个病例均来自亚裔人种,欧美未见类似病例,其中16例患者进行了HLA基因型测定,其中15例为HLA-B59基因型,提示醋甲唑胺相关SJS/TEN具有基因敏感性。有建议认为以下情况会增加出现SJS/TEN的风险,但尚未得到证实:(1)超过本品的推荐初始剂量,(2)超说明书推荐剂量使用,(3)合用本品和糖皮质激素。2、除严重皮疹外,本品其他不良反应大多发生于治疗早期,包括感觉异常,尤其是四肢末端的麻木感;听力障碍或耳鸣;疲劳;不适;食欲减退;味觉失常;胃肠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和腹泻;多尿;以及间断性嗜睡和意识模糊。也可能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电解质紊乱。短暂性的近视也有报道,当减少或停止本品治疗后这种现象都会减退。另有一些不良反应:包括荨麻疹、黒粪症、血尿、糖尿、肝功能不全、软瘫、光敏感、惊厥以及很少发生的结晶尿和肾结石。 |
【禁忌症】 | 在下列情况下禁止用醋甲唑胺:血清钾、钠水平偏低,严重肾、肝疾病或功能不全,肾上腺衰竭以及高血氯性酸中毒。在肝硬变的病人中,使用本品会加速肝性脑病的发生。患有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人应禁止长期服用醋甲唑胺,因为即使降低眼内压,器质性的闭角也会发生。 |
【儿童用药】 | 本品对儿童的安全性和疗效尚不清楚。 |
【老年患者用药】 | 老年人和成年人对本品有很好的耐受性,故本品适用于老年患者。 |
【药物相互作用】 | 1、碳酸酐酶抑制剂与高剂量阿斯匹林合用可引起严重的代谢紊乱。因此,本品与水杨酸制剂合用要慎重。2、低剂量醋甲唑胺本身不引起低血钾,但碳酸酐酶抑制剂可增加其他药物的排钾作用。3、与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联合使用,可以导致严重的低血钾,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监护血清钾的浓度及心脏功能。亦应估计到长期同时使用有增加低血钙的危险,可以造成骨质疏松,因为这些药增加钙的排泄。 |
【药物过量】 | 本品因过量服用引起急性中毒目前没有报道,动物试验证明本品高剂量给药没有毒性。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当发生急性中毒时应立即停药及对症治疗。 |
【贮藏】 |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
说明书图解 |
药房网商城在售商品均由正规实体签约商家供货,商家提供正品保证。在购物过程中发现任何商家有违规行为,请直接向我们投诉举报!
药房网商城所有在售商家均可提供商品发票。
因物流配送导致外包装污损、破损的商品。
经质量管理部门检验,确属产品本身存在质量问题。
国家权威管理部门发布公告的产品(如停售、召回等)。
因商家失误造成发货错误,如商品的名称、规格、数量、产品批次等信息与所订商品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