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称】
《中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
本品为白色片。
药理作用:属Ⅰb类抗心律失常药,可以抑制心肌细胞钠内流,降低动作电位0相除极速度,缩短浦氏纤维的有效不应期。在心脏传导系统正常的病人中,美西律对心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作用不大,临床试验中未发现美西律引起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美西律不延长心室除极和复极时程,因此可用于QT间期延长的室性心律失常。该药具有抗心律失常、抗惊厥及局部麻醉作用。对心肌的抑制作用较小。美西律的有效血药浓度0.5~2g/ml,中毒血药浓度与有效血药浓度相近,为2g/ml以上。少数患者在有效血药浓度时即可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毒理: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美西律口服后在胃肠道吸收良好。生物利用度为80%~90%,急性心肌梗死者吸收较低。口服后30分钟作用开始,约持续8小时,2~3小时达到血药峰浓度。口服200mg的血药峰值为0.3g/ml,口服400mg时约为1.0g/ml。2~3小时达到血药峰浓度。在体内分布广泛,表观分布容积为5-7L/kg,有或无心力衰竭者相似。血液红细胞内的浓度比血浆中高15%。正常人血浆清除半衰期(t1/2)为10~12小时。长期服药者为13小时,急性心肌梗死者为17小时。肝功能受损者半衰期(t1/2)也可延长。血浆蛋白结合率为50%~60%。美西律在肝脏代谢成多种产物,药理活性很小。约10%经肾排出。尿PH值不影响药物清除,尿PH值显著异常可以减慢药物清除速度:酸性尿加快其清除速度,碱性尿减慢其清除速度。
主要用于慢性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早博、室性心动过速
口服:首次200~300mg(4~6片),必要时2小时后再服100~200mg(2~4片)。一般维持量每日约400~800mg(8~16片),分2~3次服。成人极量为每日1200mg(24片),分次口服。
约20%~30%患者口服发生不良反应。1、胃肠反应:最常见。包括恶心、呕吐等,有肝功能异常的报道,包括GOT增高。2、神经:为第二位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晕、震颤(最先出现手细颤)、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嗜睡、昏迷及惊厥、复视、视物模糊、精神失常、失眠。3、心血管:窦性心动过缓及窦性停博一般较少发生。偶见胸痛,促心律失常作用如室性心动过速,低血压及心力衰竭加剧。治疗包括停药、用阿托品、升压药、起搏器等。4、过敏反应:皮疹。5、极个别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
心源性休克和有Ⅱ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病窦综合征者禁用。
美西律在儿童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尚不明确。
老年人用药需监测肝功能。
1、有临床试验报道美西律与常用的抗心绞痛、抗高血压和抗纤溶药物合用未见相互影响。2、美西律与奎尼丁、普萘洛尔或胺碘酮合用治疗效果更好。可用于单用一种药物无效的顽固室性心律失常。但不宜与Ⅰb类药物合用。3、如果苯妥英钠或其他肝酶诱导剂如利福平和苯巴比妥等与美西律合用,可以降低美西律的血药浓度。4、有报道苯二氮?类药物不影响美西律的血药浓度。5、美西律和地高辛、利尿剂和普萘洛尔合用不影响心电图PR、QRS和QT间期。6、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吗啡使本品吸收延迟并减少,可能与胃排空延迟有关。7、制酸药可减低口服本品时的血药浓度,但也可因尿pH值增高,血药浓度升高。
过量时心电图可产生P-R间期延长及QRS波增宽,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增高,偶有抗核抗体阳性。有报道服4400mg美西律可导致死亡。药物应用过量的表现包括恶心、低血压、窦性心动过缓、感觉异常、癫痫发作、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和心跳骤停。
密封保存。